炒股配资公司
杠杆配资网 56岁重庆女人,20年间,从月薪1000元,到身家160亿,凭啥?
娃哈哈、三只松鼠、良品铺子、智联招聘背后都有她这么个女人,她被叫做“中国女版巴菲特”。
2014年的时候,她进入了“亚洲最具影响力女性商业领袖50人”这个榜单。
2020年,在“福布斯中国最佳女性创投人榜”上的15名女性创投人里,她又一次得了第一名。
网易的丁磊、京东的刘强东这两位,在商界就像千里马一样,而她更是能相中他们的“伯乐”。
可以讲,要是没有她,网易和京东都没法取得如今这样傲人的成绩。
她呢,就是今日资本的创始人徐新。

人生的遭遇啊,真是风水轮流转,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呢。
20年前,她仅仅是个银行柜员呢,就靠着那点死工资过活,每个月才挣1000块钱。
过了20年,她成了有名的女企业家,还是创业投资人呢,在业界人士眼里,她就是“风投女王”。现在,徐新已经56岁了,身家有160亿元那么多。
她在20年里是怎么实现阶级跨越,而且跨越的幅度特别大呢?
是凭运气呢,还是靠实力呢?
只有搞清楚徐新的人生经历,才能知道答案。
徐新1966年生于重庆。
她小时候特别调皮,都能用“叛逆”这个词来形容了。
她有两件事是最爱做的。
第一,跟父母对着干;第二,化学课逃课。
只要有机会,她就会怂恿好友,一块儿逃课去河里摸鱼。
徐新摸累了,就光着脚丫坐在岸边看《红楼梦》,不知不觉一个下午就过去了。
一到放学的时候,她就装作啥事儿都没有的样子,不紧不慢地回家吃饭去了。
她逃课次数太多了,同学们就给她取了个“逃课大王”的绰号。
直到老师来家访,这事儿才被揭露出来:
你们家徐新啊,化学课从来就不去上,连门捷列夫周期表是啥都不知道呢。一天天的净逃课,跑到河里去捉鱼虾了。
老师像连珠炮似的在那控诉,爸妈听着,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。
徐新害怕得不敢瞧他们,一直低着头抠手指。
老师刚走,父亲就抄起衣架开始打,徐新疼得大哭,“嗷嗷”直叫,嗓子都哭哑了。
可能是这一顿暴打让人印象太深刻了,徐新一下子就开窍了,成绩一个劲地往上升。
眨眼间,徐新就要迎来人生中的第一个分水岭——中考了。
在那个时候,所有学生初中毕业之际,都得面对三个选择:技校、中专和高中。
80年代的时候,考上重点高中可是挺稀罕的。徐新读的那个学校就更别提了,每年能升上高中的人几乎没有。
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当下的稳定,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。
徐新的妈妈也一样,她想让徐新直接去读技校,技校包分配不说,每个月还能拿16.5元工资呢。
就连跟徐新一块儿长大的三个小姐妹,也都报了技校。
可她呢,就跟中了邪似的,非要考高中不可。
那时候,徐新在班级里的排名大概是25名上下,按常理说,是没希望考上的。
可父亲特别支持女儿的想法,他觉得女儿热爱学习,这终归是件好事。
为了让徐新成绩变好,他花了很多钱请家教。而且还老是陪着徐新聊天,给她加油打气呢。
在父亲的激励下,徐新学习起来更带劲了。
徐新恶补坚持了好几个月,靠“临时抱佛脚”这一招,考上了重庆市的重点高中南开中学。
瞧着身旁姐妹满脸羡慕的样子,她一下子就飘了。
可是人上有人,天上有天。
刚上高中的时候,徐新发现自己和同学一比差了不少,心里一下子就有了挫败感。
父亲知道女儿的烦恼以后,为了开解她,特意拿徐新最感兴趣的工厂管理的例子对她说:
想提高效率,就得走跟别人不一样的路。
在父亲的正确引导下,徐新迅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,并且依照父亲传授的管理思维,对高中生活作出规划。
苦读了3年,她终于考上了南京大学。
从这时候起,徐新算是彻底翻身了,在身边人眼里,他不再是那个“叛逆学渣”,摇身一变成了带着耀眼光芒的“逆袭学霸”。
徐新的人生正闪闪发光呢,这才刚刚起步。
大学一毕业,徐新就被分到中国银行当柜员了。她每天的工作就三件事:复印、登记、盖章,轻松是轻松,可没啥意思。
不过就算是这样,徐新每天依旧努力工作,尽量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最好。
只要是能出风头的地方,她都绞尽脑汁想出风头。
银行知识大奖赛上,她奋力夺得第一名,还顺便被评为“三·八红旗手”。
那时候银行有2000名员工呢,三·八红旗手的名额就3个,徐新占了其中一个。
这还不算完呢,工作之余她还主动揽活,自己推荐自己,当上了团支部书记。
后来,因为能力很强,领导很看重,就升职当上副科长了。
她工作了三年,能拿到的荣誉都拿到了。
可她觉得,自己折腾了这么长时间,却一点进步都没有,这不是她想过的日子。
她对现在的状况特别不满意。
那时候,她每天骑车子上下班,都得经过右安门的立交桥,那桥修了老长时间了,一直都没修好。
有一天,她像往常一样路过那座还没修完的桥,不知怎么的就停住了。
徐新听见建筑工人修桥时发出“叮叮当当”的声音。
就在那个时候,她在心里悄悄立下誓言:
桥没修好之前,我的生活肯定得有变化。
让她高兴的是,她刚发过誓,机会很快就来了。
那时候,中国和英国打算联合培养注册会计师,中国银行弄到了一个考试名额。
徐新平时表现挺优秀的,所以这个名额就落到他身上了。
领导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的时候,徐新表面上看着很平静,可心里早就乐开了花。
培训名额是有,但得考试通过了,才真能得到出去学习的机会。
徐新从接到通知到参加考试,仅有短短两周时间。
面对改变命运的机会,徐新不分昼夜、竭尽全力地投入到备考之中。
她大学读的是英语专业,所以对会计知识完全不懂。
徐新为了能杀出重围,干脆把整本书都背下来了。
最后,她考了第二名,进了复试名单,成了能去香港培训的幸运儿中的一个。
1992年,徐新开始正式到香港普华会计事务所学习,她回忆说:
在普华待的这三年,我进步特别大。我明白了工作可不能光努力就行,得拼命才行。
她刚到香港生活的时候,特别不适应。
重庆人嘛,粤语根本就听不懂,好多工作都没法开展。没办法,她只能硬着头皮上,每天晚上都得加班到十一、二点。
另外,她还得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,这个考试包含18门课程。
她接受培训的那三年,工作日得上班,周末还得复习,忙得团团转,正常睡觉都成了奢侈的事。
在高强度的学习状况下,徐新成功通过了考试,正式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。
做审计的时候,她懂得从财务的角度全方位地审视一家企业了,像公司利润的滚动情况和经营风险都在审视范围内。
但做的时间长了,她就发觉,不管查多少家公司,审计流程都是一模一样的。
对时刻都在追求创新的徐新而言,这属于重复性工作。
她最受不了的,就是自己一直原地踏步。
经过慎重考虑,她跳槽到香港百富勤工作,彻底告别审计工作,开始崭新的投资生涯。
徐新很优秀,刚转行做投资,就有了个开门红。
徐新刚参加工作的时候,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娃哈哈,这也是中国风险投资史上第一个消费升级的案例。
徐新领着团队,一下子就给娃哈哈砸进去4000万美元。
创始人宗庆后拿到的第一笔投资,被他用来先建生产线,然后花很多钱做广告。
娃哈哈一下子就红了,徐新在这个行业里开始变得特别有名。
人有不小心的时候,马也有失蹄的时候嘛。
徐新的第二笔投资可栽了个大跟头。
1999年的时候,百富勤因为金融风暴垮掉了。然后她就去荷兰的霸菱投资集团上班了,她在霸菱做的第二个投资项目就是网易。
徐新直到现在,都还清楚地记得和丁磊的初次见面。
网易最初创业的地方,是杭州的一间小办公室。
两人一见面,丁磊说出的第一句话便是:
Kathy(徐新),我想做个快乐的技术总监呢,你帮我找个CEO呗。
徐新先是给丁磊找了个CEO,然后又以每股5元的价格投资网易,总共投了500万美元。
网易拿到钱后的第二年就上市了,股价还涨得特别快。
徐新还以为网易要发展起来的时候呢,问题就冒出来了。
2000年的时候,互联网泡沫破裂了,网易的股票一下子就跌到了六毛钱,有被退市的危险。
徐新也被卷入了霸菱股东集体诉讼的漩涡里。
公司和网易两边的压力,压得徐新整宿都睡不着,就干瞪着天花板发愣。
那时候她觉得:
我就像坐在火山口上似的,随时都会爆发,可又不知道该咋整。
这边眼前的问题还没解决呢,那边又有新麻烦冒出来了。
徐新遭到ICC(国际商会)调查,缘由是网易股价不足1元,被官方判定为垃圾股。
烦恼一个接一个,她的心理防线都快崩溃了。
有时候,她刚在董事会挨完训,就得调整好情绪,一刻不停地赶往网易开会。
会议开了五个小时,期间全是坏消息,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。
危机当头,霸菱打算弃车保帅,想要把网易卖了,可徐新坚决不同意。
她觉得,网易现在的状况就跟在地狱里似的。不过在地狱也有个好处,那就是情况不会更糟了,往后就是朝着天堂走了。
可能是天意吧,买家看到网易有那么多麻烦事,就不想买了。徐新现在回想起来,还挺窃喜的呢。
“幸亏他们不要了。”
实际上,徐新当初不肯放弃网易,不是因为她预见到了网易如今的发展状况,而是由于丁磊跟她说过的一番话。
他们开了一次特别让人郁闷的董事会,开完会之后,丁磊就跟她说:
Kathy,你晓得不,今天我过生日呢。
徐新的心像被捶了一下,酸酸的。
人人都盼着自己能开开心心地过生日,可他却不是这样。
当天晚上,徐新请丁磊吃饭,为他庆祝生日。
吃饭的时候,丁磊跟她说:
Kathy,我有两个梦想:
首先呢,我想要开一家最棒的网络游戏公司。
第二,要让股东赚到钱。
徐新没料到,丁磊比自己预想的更有责任感。
在这一瞬间,她也越发坚定了要帮网易一起走出低谷的决心。
那时候,霸菱的老板都劝她呢,别在网易上耗费太多时间了,去寻新的案子吧。
她还是没有动摇,没有妥协。
果然,转机很快就来了。
2002年的时候,网易靠着《大话西游2》渡过了危机。
徐新终于盼来了希望,股票一路上涨,得到了期望的回报和收益。
《岛上书店》里讲:“每个人的一辈子里,都有最难熬的一年,等你挺过去了,生活就开阔起来了。”
徐新的人生正好符合这句话。
从这一场战役之后,她在投资方面就越走越顺了。
也许优秀的人,打从娘胎里出来就不甘心低人一等。
2005年的时候,徐新从霸菱离开了,然后创立了今日资本。
之后,她碰到了一个男人,创业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。
创业刚开始的时候,团队总共就6个人,徐新也在这个团队里。
他们成天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,每天要做3到4场演讲和答辩,每场平均两小时。
最忙的时候,一天得在三个国家之间来回飞。
那阵子,徐新压力之大就跟当初投资网易的时候没两样,心里慌得很。
徐新创业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收入,可每个月还是照常给员工发工资,公司账本上一直都是亏损的。
她得不停地给员工“描绘美好前景”,安抚他们说,面包会有的,牛奶也会有的。
她说道:
创业者压力最大的地方就在于,啥问题都得有答案,可自己却不知道答案在哪儿。
熬了三个月的日夜颠倒,她总算拿到了7000万元的第一期资金。
今日资本有了资金支持,虽然还没产生收入,但日常周转有了保障。
那时候,刘强东正在创业呢,京东打算从线下往线上发展。
那时候,京东有50个员工,可连个会计都没有呢。
刘强东四处找人融资,见了好几十号投资人,结果全被拒绝,根本没人愿意理他。
刘强东费了不少周折,终于和徐新取得了联系。
当天,刘强东要从北京飞去上海的航班是徐新帮忙订的,他俩从晚上十点一直聊到凌晨两点多。
那时候,刘强东已经走投无路了,他说:
我只想融200万,好把哥几个的工资先发了。
不过徐新瞧中了刘强东的人品,而且他创业的项目也挺好,当下就给了刘强东1000万美元。
刘强东拿到了不少钱后,赶忙带着团队四处开仓库,增加商品种类。
但物流很烧钱,没多长时间,千万美元就花光了。
眼瞅着京东情况变得很惨,徐新就打算,像当初陪着网易那样做。
这一回,她又给京东融到了2000万的资金。
要是搞不成功的话,别说是刘强东了,就连徐新也会面临特别大的风险。
可以这么讲,从这时候起,徐新跟刘强东就像是拴在同一根绳上的蚂蚱了。
他们最终绝处逢生,从那以后的8年里,京东始终稳步发展。
2014年京东成功上市,徐新投的钱一下子就翻了150倍。
后来,她把投资网易、京东的经验总结了一下,又接连投资了都市丽人、赶集网、大众点评、三只松鼠、良品铺子这些企业。
她做创投人做了16年,这期间就投了16个项目,可投一个成一个,差不多每个项目都能赚大钱。
徐新的前半生,一直都是很专注的。
初中的时候,她一门心思扑在中考上;大学毕业以后呢,她就开始专注自我提升了;等到转行做投资人的时候,她又会把精力放在深耕相关领域上。
她这样评价自己:“我如今每天都工作13到14个小时呢,这么干了20年了,都积累了3万多小时了。”
截至目前,徐新就投了三个行业:互联网、零售跟消费。
所以呢,要是有人问,得怎么做才能成为跟她一样优秀的企业家呀,她老是这么回答:
我老是跟企业家说,不管你有多能干、多聪明、多努力,同时干两件事还想都拿到第一名,那可能性是非常小的。
刚创业的时候,特别不能同时干两件事,把一件事做好就成了。
要是没有这种专注精神,就成不了行业老大。”
非常赞同。
失败的原因有很多,但成功者的品质却惊人地相似。
他们老是专注于一个领域,花上好多年的时间深入钻研,靠时间来积累经验。
最后积攒了足够多的力量之后爆发出来,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。
徐新的专注,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去学习的。
一门心思扑在自己喜欢的领域,不中途放弃,将来有一天,你就会发现:
收获,已经不知不觉地降临到自己头上了。
大家都在想杠杆配资网,徐新能有如今的成就,是因为有能力呢,还是因为运气好呢?欢迎大家留言来讨论一下。